格格党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3第三章(第3页)

在座诸人无不啧啧称奇。

何夫人借机向婆母献礼:“连天上的仙女都来给母亲贺寿,当真可喜可贺。”

一时之间诸人道贺声不绝,何老夫人乐得合不拢嘴。

何老夫人瞧着曼娘生得玉人儿一般心思又巧妙,当即生出几份欢喜,将她拉到自己身边,一叠声问她年岁多大,学厨几年。

又指着胡椒醋羊头赞道:“这胡椒醋做得用心。”

曼娘忙上前笑道:“瞒不过您老人家去,这是用熟油炝炒过的胡椒配上醋汁,要比生醋香许多。我瞧着北边不少人用这法子,想必您也吃得惯。”

“果然是匠心独运。”何老夫人笑呵呵,“往日里瞧着戏文里人吃得热闹,谁知今个儿倒能吃上。”

一老一少聊得投缘,顾夫人悄悄冲恒夫人努努嘴:“寻常人家只在开场上菜时请办席的厨子上前讲两句菜式,哪里有这般抬举厨子的。可见你家曼娘着实入了何老夫人的眼。”

恒夫人虽然嘴上客气“你莫折了她草料”,心里却美滋滋的:何老夫人算是浦江社交场上最显贵的女眷,有了她老人家的认可曼娘今后的婚嫁也会顺遂许多。她已经盘算着怎么操办女儿婚礼了。

只不过有人高兴,自然就有人泛酸。

孙夫人咬牙切齿想:何老夫人的称赞、诸人眼中的惊艳之色、这么好的露面机缘,这些明明本是他们孙家计划中的!

谁能想到恒家能在大厨们集体缺席的前提下仍大获全胜?!

据孙家买通的恒府下人说这恒曼娘被爹娘宠得不谙世事,算得上十指不沾阳春水,又怎么会做这一桌菜肴?

哼!定然是冒了名!出锅前搅几下汤勺在大厨指点下撒一把盐,这菜就算是她做的。孙夫人愤愤想。

再想到恒曼娘正值婚期,说不定早就计划好在寿筵上出出风头,好利于今后婚嫁。

孙夫人越想越对,当机立断对曼娘笑道:“不愧是老太太喜欢的人,这通身的伶俐劲儿真是讨人喜欢,单是那面人仙女也不知是如何捏出来的?”

座中有几位商贾夫人们神色古怪,这酒楼的菜式可是酒楼安身立命的法子,怎好明晃晃告诉别人?只不过见其他官眷们无甚察觉,于是便当自己多心了。

恒夫人提起了心:这可如何回答?断然拒绝的话孙夫人就会说自己是随口一问。反正她在何老夫人跟前一贯表现得“心直口快利落干脆”,老夫人也不会怪罪她,反而会觉得曼娘小家子气。

可老老实实讲出来做法又不免让人曼娘和恒家好欺负……

“这也简单,不过是将面粉和些糯米水调和而成比照着人模样捏成。”曼娘笑眯眯道。

看似什么都说了却又都什么都没说,恒夫人放下了心。

不等孙夫人回答,曼娘又笑道:“听闻孙家酒楼里菜式与我恒家如出一辙,不知适才孙夫人问我的这道菜可会列入孙家酒楼菜品?”

这一问让诸人想起坊间传言孙家酒楼原样照抄恒家酒楼菜式的传言,本来诸人都不当回事,如今听两人对话,难道此事是真的?

在场的诸位夫人们立刻眼睛一亮,联想到适才孙夫人上前问人家做菜法子的事,立即充满嫌恶:莫非孙家就是这般不要脸皮问走别家秘方的?

夫人们眉眼官司打得飞起,不动声色决定了以后要离孙夫人远点。

孙夫人偷鸡不成蚀把米,还叫人翻出不光彩的抄袭之事,脸上登时如开了染坊一般红一阵白一阵,偏偏寿筵还不散场,她顶着诸夫人们异样的目光如坐针毡。

一墙之隔的小楼二层,树木掩映,有个丰神俊秀的少年郎正站在临窗将整场闹剧都收入眼底,他神色飞扬,锐气十足,眉宇间有遮挡不住的锋芒。

屋内有人唤他:“三郎,该走了。”

“知道了。”少年不以为然应了声,漫不经心转身前瞥了曼娘一眼。

作者有话要说:备注1:上菜顺序参考《武林旧事》宋菜谱。

2:《赵贞女》、《王魁》、《张协状元》皆为宋朝戏剧,部分戏文散佚。本文涉及戏文里的吃食皆出自《山家清供》等宋饮食纪要,并非来自原戏文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